books

A collection of 7 posts
一星期一書

一月讀書

今個月想不到看什麼書,唯有看《銀英傳》。 《銀河英雄傳說》 卷 4 策謀篇, 卷 5 風雲篇, 卷 6 飛翔篇 - 田中芳樹 侵略,大統一,被迫做反 《What Money Can't Buy》 - Michael J.Sandel 是否任何東西,都應有一個價錢?將所有事情加上價錢,會否令事情本身的價喪失? 書中以大量例子,去引證金錢會腐食不同的東西。排隊拿飛睇免費表演,到給妓女津貼誘使她們免費絕育,到公司不用得到員工同意便替員工買人壽保險,或者賭誰先死亡的賭博遊戲。在這資本主義橫行的世代,我們為每種事情行為訂下價錢時,都應先想一想,所謂的「世風日下」是怎樣的一回事。 相關連結 * What Money Can't Buy
1 min read
一星期一書

十二月讀書

為趕數,十二月讀多了一點。 《曼谷的發條女孩》 - Paolo Bacigalupi 在石油已經用盡的世界 ,世界以人力、獸力和煤炭來驅動。人類受基因變異的病毒威脅,需要不斷研發新的基因食物以生存。在這樣的環境底下,曼谷卻連續幾年生產了不受感染的食物,引起了外國基因公司的 垂涎。國來國外的勢力,都在影響曼谷的局勢。與此同時,一個在日本「生產」的基因試管人類,因被主人拋棄,流落曼谷的色情店鋪,爭扎求存,最後竟然成為改變曼谷的導火線。 本書的世界觀完整,設定合理。非完全的烏托邦,也不是完全的廢墟。以泰國人為主的角色,加上日本人和華人,比起普遍以白人為主的故事,耳目一新。描述的世界陌生又熟悉。 世界倒退,但人心不變,還是一如以往的以金錢掛帥。 本書獲得 Hugo Award 和 Nebula Award ,實至名歸。 《Peopleware》 - Timothy Lister, Tom DeMarco
3 min read
books

讀後感:《師父,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》

《師父,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》是《The Knack: How Street-Smart Entrepreneurs Learn to Handle Whatever Comes Up》的中譯本,由 Norm Brodsky 和 Bo Burlingham 撰寫。談的是作者做生意的道理,很多都似乎是基本和老生常談,卻似乎很多人都沒有做,是因為知易行難? 書中的重點: * 要先定下目的。你的長期目標是什麼?情緒性的還是事務性的呢? * 人生規劃,你想工作二十小時還是想要假期? * 毛利率和現金流比一切都重要,營業額是沒什麼作用的。了解現金從那裏來,這才是令公司活下去的關鍵 * 教育市場很昂貴。 * 寫事業計劃書,最重要是給自己看,不要用電腦去做,要用手寫手作,才能真正了解你的計劃。 * 時間比金錢寶貴 * 要堅持也要靈活,要專注,但又不能固步自封。 * 用心做,敬重你的對手和客戶,不要嘗試佔別人便宜 * 要從失敗中學習,
2 min read
一星期一書

讀後感:《字型散步》 - 柯志杰, 蘇煒翔

介紹字體的書本來就不多,介紹中文字體的就更少見了。《字型散步》就是少數會介紹中文字體的書。當中有些文章也在 justfont blog 上刊載。 字體充斥著日常生活,但究竟當初為何會使用此款字體而不是另一款呢?原來選擇字體不只是漂亮與否的問題,而是需考慮它的可視性、可讀性和易辦性。 * 可視性指文字在一段距離之外是否清晰可見。字型大小、顏色、粗幻等,在發光膠格上顯示還是在 LED 牆顯示皆需列為考慮因素。 * 可讀性指文字是否易於閱讀吸收和理解,由文章內容是否通順到字型能否讓人快速看過去而不會卡卡的。行距、對齊方式和排版。 * 易辦性指文字是否易於辦識,不會被讀錯。在快速公路上的路版指示皆需為容易辦識,否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。 合適的字體除了需考慮以上三點,還需顧及它的外觀和使用者習慣。如在傳統的節慶日子會選用似書法字的標楷體,在嚴肅的場合我們不會使用輕挑的娃娃體等。 然後談的是中文字體設計。中文字的特點是字的中宮與重心,傳統來說是重心高,中客緊湊的,但現在新潮的是相反,重心低,中宮放鬆。這是因為顯示媒體和印刷術的改變,現在的文字都是顯示在螢幕上,重心低和較放
4 min read
一星期一書

讀後感:《創業大時代》 - 黃雅麗, 方健僑

作者訪問了八間香港 startup ,其中四間 (GoGoVan, Insight Robotics, LifeHack, WeLend) 有較詳盡的篇幅介紹,後面「衝出國際的香港Startup」的 startup (9gag, Coachbase, Casetify, Talkbox) 篇幅反而較少,加起來只有前面一章左右的內容。 本書的訪問講及各 startup 是如何發跡、如何到達現在的規模、未來展望等。原來 GoGoVan 創辦人起初是賣飯盒;香港原來也有公司玩 content marketing;在香港搞 Peer-to-peer 借錢麻煩的是法律的限制等。書中也有一些 startup 名詞講解,如 Content Marketing 、「破壞式創新」等,但這些講解只佔很少部份。 看此書可知道香港 startup 的歷史和故事 (原來香港也有成功的 startup !),不過如果你打算從中偷師可能會失望,因為可以借鏡的地方不多,而且書是以訪問為主體,
1 min read
一星期一書

讀後感:《84 Charing Cross Road》By Helene Hanff

84 Charing Cross Road 是書店 Marks & Co. 的地址。住在美國的 Helene Hanff 一天看到英國書店 Marks & Co. 的廣告,開始郵購書籍。《84 Charing Cross Road》的前半是作者兼買書者 Helene 跟 Marks & Co. 的 Frank Doel 的書信往來,後半是作者出書後首次來倫敦的遊記。 除了郵購書籍,作者透過書信,跟店裏的職員成為朋友/筆友。她曾計劃到倫敦探望他們,但每次都因事取消。結果直至 Frank Doel 死後,Helene 將書信輯錄成書,她才有機會到倫敦,可惜 Marks & Co. 已經關門大吉。 後來作者出書後應邀來倫敦宣傳和遊玩,她的所見所聞便記錄在書的後半部份 (即是說,
2 min read
一星期一書

讀後感:《Cloud Atlas》 by David Mitchell

《Cloud Atlas》 由六個不同時代的獨立的故事組合而成,六個故事的時間是順序的。由一開始的 18 世紀,到現代然後未來。起初以為全是一個科幻小說,讀完後只有在最後兩個故事才找到科幻的感覺,有點因錯誤的期待引起的失望。頭兩個故事較沉悶;第三個有點偵探動作小說氣氛,易入口;第四個的結局有驚喜;第五個的未來世界很合口味;最後一個是未來世界崩壞後的原始生活,有點壓抑。 每個故事都以不同風格寫成,第一個故事以日記形式,第二個是書信,第三個是第三身,然後是類似回憶的方法,接著是問答形式,最後則是第一身的叙事。整體而言,本書有不同類型的故事,高低起伏的全都有,每一個單獨讀起來也不錯,每一個最後也有「扭橋」的地方,相當難得。 不過《Cloud Atlas》 真是一本非常難讀的書。 有別於短篇故事合集,每個故事不是在前一個故事完結後開始,而是在途中!前一個故事講到一半時,便開始講下一個故事,直至最後一個故事開始並完結後,才回頭講之前的故事的下半部。 全書的故事流程是 1 > 2 > 3 > 4 > 5
4 min read